Sunday, June 15, 2008
The Art of Living 生活美學
從圖書館借來由台灣學者蔣勳著作的「天地有大美」,是與讀者們分享生活美學的書。
書面的設計帶點自然、天然的感覺:是展示一塊有風化和水化的石頭。這叫人自問:最近一次親近大自然、海灘海岸是何時?
作者以生活四大基要闡述了生活美學的精要:食之美、衣之美、住之美、行之美。
談美祇是提點大家生活要給自己一個窗口:去觀賞、去享受、去品嘗、去回憶。
食之美:不祇重口感、份量;也應注重視覺美感、臭覺記憶。比如:想起臭豆腐,大家就會記憶那種味的感覺。想起豬腸粉,臭覺回憶也包括那些麻醬、甜醬等。
衣之美:一件喜愛的衣服,是有感情;像朋友和愛人。作者提及純棉襯衫給人溫馨的感覺,總比尼龍的物料來得親近。美不必有價格,正如母親編織的毛衣就是無價。
住之美:朋友搬家時,我也曾提點他別忘記搬進愛。作者提及房子是硬體;它必須有人去關心、去經營、去佈置。這是人想歸去帶有親切感的安樂窩。
行之美:現今人對行的要求是速度、快捷。看來似是效率的追求,但也推毀了生活美學的精要。人要追求的是悠閒:悠是如何跟外在空間接觸的感覺;閒是找尋倚靠木門欣賞明月的心情。不用跑遠,多向內求!
原來,建立生活美學的第一步就是緩慢!